那年、那月、那車
發布日期:2019-10-31 浏覽次數:16817
農場場部停車位這兩年越來越緊張了,随着農場職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,要說現在家裡能買上輛車也太平常了。
我是土生土長的墾二代。回想在80年代初期,不要說是小汽車,就是一輛自行車都是家裡了不起的大件。那時候無論是走親訪友,還是上街趕集,多遠的路,大都靠自己兩條腿。然而在那個艱苦歲月裡,大家并沒有覺出這是一種辛苦,相反人人都很樂觀,甚至連說話的語言都很幽默:“你們明天咋上街呀?”“那還用說,11号專車呗。”然後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心領神會地大笑起來,因為都知道所謂的“11号專車”不過就是自己兩條腿的戲稱而已。那年頭如果能騎上一輛自行車,那周圍羨慕的眼光能盯着你送上老遠。
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,學校離家很遠。開學第一天,哥哥背着20斤大米,步行送我到10公裡開外的縣城裡,在那裡我第一次看見并坐上了俗稱“大通道”的公交車去學校,記得是1毛5分錢的車費。那公交車很長,似乎是為了方便轉彎,中間用類似于手風琴樣的鉸鍊把兩輛車連在了一起。
1986年學校畢業後,我回農場教書,當時月工資才四十幾元。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了280元錢,我和父親步行去縣城裡,買了一輛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。看到車,全家人都高興壞了,連隊裡那些沒車的人也都跑過來看一看,摸一摸,嘴裡紛紛說着令我們歡喜的話,目的當然是為了拉好關系,以便後來能把車借給他們騎騎。而我也特别珍惜這輛車,特意花了好幾天的時間,用黑線勾了幾個漂亮的套子,把自行車的幾個大杠都保護起來。
至今不會忘記我學會騎自行車以後,有一次帶着老父親上街去賣他種的毛豆。四五十斤重的毛豆加上一個大人的重量,使得我在過一個小凹坑的時候沒有能夠把穩好車龍頭,連人帶車一起摔倒在路面上。前一刻還好好坐在車後座上正盤算着毛豆能賣多少錢的父親,後一刻就莫名其妙地躺到地上去了。摔蒙了的老父親也顧不上自己的疼痛,爬起來後隻連聲喊道:“壞了!壞了!車子摔毀喽!”明顯在他心裡,車的分量比人要重得多。
到了90年代,農場裡的摩托車越來越多了,摩托車比自行車速度快,人們騎着它風馳電掣,當時覺得那就是現代化交通工具了。後來農場通上了公交車,那交通條件又改善了一大截,但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輛私家車,那還是一個遙遠的夢。
真沒有想到,農場人的轎車夢實現得也真快,近年來,農場普通職工開着小車去種田轉眼變成了現實。
哦,那年,那月,那車,雖然已是一種遙遠的回憶,但似乎也并不遙遠。隻是那時候有誰能想到,現在我們能過上這樣舒坦的日子呢?不說别的,單是放眼望去農場家家戶戶庭前屋後停放的私家車,就彰顯了職工生活的一種從容和富足。
(大圹圩農場公司 黃明霞)